小功率、小喇叭、小空间

要如何得到饱满宽广的声音?

小功率、小喇叭、小空间,却妄想得到饱满的音像与宽广的音场、低频与中频的量感也很丰富?想骗谁!如果真能这样,那麽大功率、大喇叭、大空间起不是都白搭了?

果您照我的方法做,我保证您一定可以在小空间内,利用小功率扩大机与小喇叭来得到中频与低频都很饱满的声音,而且,高频也不会刺耳。总体来说,那将会是一种中、低频饱满、高频清楚而不刺耳、音像、定位历历在目、整体平衡性相当好的声音。

软调空间加喇叭摆位就可以

或许有人会开始怀疑,我刘某人不知道又要玩弄什麽把戏?是否要我们花大钱整治空间、更换昂贵的器材,否则怎麽能够得到那麽好的声音。我像您保证,您不须要更换器材,也不须要花大钱就能够得到我所说的效果。您所要做的就是复习我以前所讲过的「软调空间」以及「喇叭摆位八法」。然後,再花一点点小钱就大功告成。

先说这一点点小钱是多少,要怎麽花?这一点点小钱我估计在5万元台币以下(以五坪小空间来算)。花在哪里?花在请木工师父将房间的四面墙壁钉上石膏板或希酸钙板。为什麽要钉石膏板或希酸钙板?因为在四面水泥墙上再钉一层石膏板或希酸钙板之後,会让您的空间由硬调子变为软调子。而软调子空间是让声音好听的第一步。

五万元转换软调空间就够了

请木工师父钉板子要多少钱呢?以目前的行情而论,钉石膏板一尺宽约800元台币(高度都是固定8尺来算),钉希酸钙板比较贵,一尺约1,100-1,200元台币。这二种板有什麽不同呢?石膏板怕潮,希酸钙板不怕。二者都是防火材料。那种板对声音比较好?老实说,我只用过石膏板,所以无法给您答案。我想,如果府上不是淹水区,您用石膏板就可以了。

石膏板要怎麽钉?很简单,木工师父会先在水泥墙上以角材钉框,然後再覆上石膏板。要注意的是石膏板与水泥墙之间的空隙要铺比较重磅的玻璃纤维棉。铺上玻璃纤维棉的用意是要吸收空腔里的振动声波,您不必塞得满满的,只要松松的铺上一层就可以。

四面墙应该至少一面会有窗,一面会有门。反正在钉石膏板时就是避开门、窗去钉就是了,木工师父会帮您钉的很美观才对。钉完之後,看您喜欢什麽颜色,再请油漆工或木工师父代劳上漆,这样就大功告成了。当然,如果您预算足够,最好是将窗子加强,再做一层铝窗以隔绝噪音,甚至换过隔音效果比较好的气密窗也行。要知道,户外噪音强度如果能够降低10分贝,胜过将100瓦扩大机换成1,000瓦。

就这麽简单,我们就可以将原本硬调子的空间转变成软调子。至於天花板与地板,就暂时维持原状,不必去管他。当然,如果您愿意照「刘氏好声歌」去做,那将会更好。不过,这可不在5万元台币预算之内。

长边摆法加近音场正三角形摆法

软调空间转换达成,接着我们要复习「喇叭摆位八法」。这次,我们要用的是近音场的「正三角形摆位法」。首先我要说明正三角形摆法的好处。通常,我们会用正三角形摆法,就是想避开空间因素的影响,以及想要靠近喇叭,节省扩大机的功率这二个原因。先说避开空间因素的影响。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房间中都会有驻波,小空间尤然,而要消除驻波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再者,小空间中从二侧墙反射过来的反射音既多且强,这会产生定位飘移以及声音刺耳的副作用。如果我们把喇叭往房间中央摆,让二支喇叭远离侧墙(请考虑长边摆法加上正三角形摆法),这样一来侧墙的反射音就会大量减少。

再来说到节省功率。您知道吗?如果我们想要让声音听起来一倍大声,那麽我们扩大机的输出功率就要大十倍才行。一部50瓦的扩大机与500瓦的扩大机价差有多少?还有,声音的强度是与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」。想想看,如果我们能够更接近喇叭来听音乐,那麽,我们岂不是可以用比较小的扩大机听到一样强而有力的声音强度(跟比较远距,更大功率相比)。

不必担心,音场既实体且宽广

在此,读者们或许会有一个疑虑:聆听位置距离喇叭那麽近,耳朵所听到的岂不都是二个喇叭分开来的声音?绝对不会,您所听到的将会是喇叭消失无踪,整个音场在喇叭後面再生的声音。不过,在此我要请读者们特别注意:所谓正三角形摆法并不是要您一定将聆听位置与喇叭摆成正三角形,而是以正三角形为出发点去摆,通常我会倾向聆听位置离喇叭更近的摆法。换句话说,就是将喇叭摆得更开一些,人离喇叭更近一些,这样通常可以求得更好的音场。而且,不要担心音场会小小的。相反的,这种摆法所呈现的音场可能会比您原来的还要大。

就是这麽简单吗?花一点小钱让空间转变成软调,然後再以近音场的正三角形摆法摆喇叭,凭这二个动作就可以在小空间里,用小功率扩大机、小喇叭求得饱满的中频与低频?而且高频不会刺耳?整体声音会很平衡?没错!甚至您会得到结实庞大、密度比以前还高的音像。至於定位感,无疑将会更好。事实上,我在杂志社的聆听室内就只用一对B & W CDM 7喇叭、一部Primare A-20综合扩大机加一部Sphinx Myth 9 CD唱盘,这样就得到前面我所说的声音。

不要当音响冤大头

长期以来,论坛一直强调聆听空间以及喇叭摆位的重要性。不过我们也知道许多读者根本懒得动手去试试看,而宁愿花大钱去更换器材或线材。其实我们并不反对您换器材,不过我们认为您应该在换器材之前(之後当然也需要),先试试各种不同的喇叭摆位,它一定会为您带来不同的声音。如果喇叭摆位试过,能够再将自己的硬调空间转换成软调(像我所言花小钱就可以做到),这样声音一定没有不好听的道理。我深信,只要您肯动手去摆喇叭,肯动脑去思考,您的声音一定会越来越好听。反之,即使您用了几百万的器材,也只是别人背後指指点点的音响冤大头而已。